2013年,荆门市建市三十周年,三十而立,风华正茂,只争朝夕。荆门市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千亿元,财政收入跨过百亿大关,规模工业增加值560亿元,跃居全省第四位。
2013年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荆门市委委书记万勇提出:奋力大开荆门,做到天下资源为我用,优质资源抢先用。打开荆门,大开荆门,建设荆门,发展荆门!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荆门人正在奋起直追。
大开荆门 向南融入宜荆荆城市群
2013年2月,在湖北省政府正式发布的第一部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壮大宜荆荆城市群规模被再次提出,规划将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区域抱团,历史必然。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集群化、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规律。《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从湖北省的整体发展来看,继“武汉城市圈”提升为国家重点战略后,“宜荆荆城市群”必将成为湖北省发展的又一重要支撑。“宜荆荆城市群”是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由宜昌、荆门、荆州共同构成一个功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辐射力强的城市“集合体”。宜昌东扩、荆州北进、荆门南拓是“宜荆荆城市群”发展的必然选择。荆门南城,作为一方建设的热土,更是一马当先。
宜昌作为在湖北GDP仅次于武汉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指出要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带动力,与“宜荆荆”城市群全面对接。宜昌在城市群的定位很明确,在发展自身优势产业的同时,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与荆门、荆州共同推动产业创新和融合,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和布局,带领“宜荆荆”城市圈向西融入川渝经济圈、向东融入武汉城市经济圈。作为荆门与宜昌经济沟通的桥梁——荆门南城区,其发展、建设势必对“宜荆荆”城市群的未来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荆州“壮腰工程”上升到省级战略的同时,荆州自身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不只是对荆州的考验,更是对“宜荆荆”城市群发展成果的检验。从经济整体来看,荆州轻工业发达、商业居多,经济结构偏轻,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工业发展受到制约,想要振兴,出路在于借宜荆荆城市群的融合,实现生产资料合理分配,加大与外界的贸易往来,宜昌,荆门,荆州抱团发展,将形成区域国民总产值过5000亿元的城市群,实力直逼武汉。
目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的荆门,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化工产业发达,有独特的优势。建设“宜荆荆”城市群的重要战略,对荆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立足当前,放眼全省和我国中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跨区域布局,推进宜荆荆城市群区域产业一体化,吸引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城市群聚集,荆门南拓是融入宜荆荆城市群的基础。宜荆荆城市群不仅居于湖北省几何中心,还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荆门大南城,正在创造大环境,栽好梧桐树,喜迎凤凰来。
大开荆门 大南城重绘荆门城市版图
荆门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此设州置县,屯兵积粮,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市南出掇刀,则是千里江汉平原。荆门南城交通便利,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即将动工升级改造的荆沙铁路在南城汇集,已建成通车的襄荆高速、荆宜高速、随岳高速和武荆高速公路在此交织成网,为荆门城市未来发展写下无限可能。荆门南城包括掇刀区,漳河新区,荆门高新技术区。南城三区建设,将重绘荆门城市版图。
“石上掇刀留汉月,令人忧自忆雄风”,掇刀因三国名将关羽在此屯兵练军,刀掇巨石而得名,是楚文化、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漳河新区托管东宝区漳河镇、掇刀区双喜街道。漳河新区的建立,有利于荆门中心城区形成“四区三圈”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必将为荆门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助推荆门新一轮跨越发展。有利于发挥市区两级优势,寻求新的城市生长点,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荆门跨越崛起。2013年7月,漳河新区领导班子调整,荆门市副市长蒋星华兼任漳河新区党委书记,荆门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保宁任漳河新区管委会主任,漳河新区建设迈入新时代。
生态宜居在南城,城市发展在南城。在《漳河新区发展规划》中,给出了该区发展的明确定位,主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农业,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建设生态宜居新城。随着荆门城市“南优西进”战略的实施,漳河新区将是未来西城区建设的主战场,当地将突出“生态、文明、宜居、特色”,围绕“两横三纵”(即以漳河大道、双喜大道为两条横轴,以西外环线、荆山大道、荆西大道为三条纵轴),拉开荆门新城区建设的整体骨架,力争用5—8年的时间,实现漳河新区东区“农村变城市,村委会变社区,农民变市民”,并服务好漳河大道、政务中心、公务员统建小区、西外环等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坐落在大南城的荆门高新区,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目标是建设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区域资源循环利用与再造的特色型产业园区。十二五期间,荆门高新区将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世界级产业用无纺布生产基地、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全国有影响力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及中部地区极具特色的装备制造和光电子产业基地,着力建设千亿工业新城,全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努力将荆门高新区建成科技创新、人才荟萃、产业集聚、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大南城的迅速崛起,拓展了荆门城市空间。荆门城市发展形成南北两城比翼齐飞的局面。
大开荆门 大南城风景独好
产业新城异军突起
大南城,大产业,大未来。坐落在大南城的荆门高新区,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目标是建设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区域资源循环利用与再造的特色型产业园区。大南城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稳步增强。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4个,其中亿元企业14个,区属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51.07亿元、12.38亿元,分别增长36.49%、26%。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麻城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6亿元。近年来,荆门高新区引进项目41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11个,麻城工业集中区实现项目满园。李宁(荆门)工业园、中集(宏图)能源装备生产基地、福耀玻璃、天茂集团、荆门格林美、东神汽车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落户荆门南城,为荆门高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产业新城异军突起,为荆门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贸旅游新城正在崛起
大南城,大流通,大市场。荆门南城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第三产业发展日益活跃。商贸物流业加速发展,全国500强企业人民电器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中国湖北荆门鑫港国际物流园”破土动工、中国农谷•荆门多辉农产品物流中心、LNG物流园等一批投资较大的物流项目,使荆门形成“立足鄂中,买卖全国”的大流通格局。金银岛家居建材城、东方百货掇刀购物广场、五金机电大市场等一批商贸市场相继建成营业,不仅极大带动了南城区的人气,也为分流中心城区人流,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做出了贡献,为此荆门市掇刀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随着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全面进驻掇刀,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引进包商银行组建了掇刀村镇银行,成立了五福源通小额贷款公司。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荆门南城区休闲旅游业迅速兴起,207国道花卉苗木旅游线建设进展顺利。依托全国八大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建立的漳河国家湿地生态公园,规划面积达到104.44平方公里。湿地公园建成后,不仅能维护漳河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基本功能和生态平衡,而且对完善旅游体系、打造生态旅游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漳河国家湿地公园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同属国家级湿地公园,在湿地观光、湿地科考科普、运动健身娱乐和疗养保健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
一座商贸旅游新城的崛起,为荆门描绘出绚丽的明天。
生态新城跃然纸上
大南城,大社区,大未来。为了完善大南城生态宜居环境,荆门市近年在南城投资建设了一大批配套项目,总投资4.3亿元的荆门生态运动公园,位于荆门市象山大道南端,占地44.08万平方米。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主要场馆建设在这里,是集训练、竞赛、运动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运动主题公园。整个工程包括3万座位体育场一个、1500座位游泳及训练馆一个、篮球场8片、网球场8片、室外标准足球训练场1个、大型停车场和休闲广场等。荆门生态运动公园,除服务于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外,更重要的是为荆门市民提供了一处在生态绿地当中锻炼休闲的场所。
漳河水库,凤凰湖,以及连接这些湖泊的灌溉水渠为荆门城市增添了灵气。临水而居,择水而憩,自古就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亦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梦想。总投资3.7亿元占地1500亩的凤凰湖湿地公园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亲水,近水,赏水,玩水的平台。
濒湖而建的碧桂园、碧波春城、楚荣首府、凤凰城等住宅小区将引领荆门湖景楼盘的潮流。而随着汉通楚天城、凯旋城、凯旋湾、荆门大家装、等一批大型住宅项目相继建成,一座生态宜居新城呼之欲出。
大南城,大未来。荆门南城的大发展为实现荆门“十二五”规划双百目标(城区城镇人口100万,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奠定了基础。大南城的建设,拉开了步入大城市行列的荆门城市骨架,把荆门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已指日可待。
碧波春城项目及售展中心地址:荆门掇刀兴隆大道150号(碧桂园旁)
咨询电话:0724-8662 555/8602 888